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大全[4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 篇1
任教以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赢得师生的尊敬和爱戴。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工作作风扎实严谨,善于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学习领会其实质,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素质。在工作中做到依法施教,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工作14年来,我始终坚定信念、不懈努力、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自我的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本人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我肩上的担子很重,师德要模范、班级管理要优秀、教育教学成绩要突出……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时刻感到自我的不足。《初中数学教与学》等理论书籍成为我业余时间的“朋友”。我阅读摘录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博采众家之长,用来不断充实自我,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各学科的示范课、教学论坛,都为我的思想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的认识也有了提高。另外,各级领导也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学习机会,丰富我们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自我的实践活动。进取利用县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我的业务水平。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在把握准教材中心,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景写出详细教案。讲课以教学法为指针,进取实践,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坚持“抓中等生、促优秀生、带学困生”的个人原则,使上、中、下三类学生都能有所学,学有所得。教书之余与教书同时,精心育人,我还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很多名学生都有了光辉的前程。
既然命运指引我选择了这个职业,那么我愿意像那些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付出的平凡的教师们一样努力的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自我的贡献。我明白接下来等待我的是教育途中的艰辛,但我依然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的努力做好自我的工作,履行好自我的职责——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职责!
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 篇2
师德在书本中的解释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不由的让我们想到“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更想用我身边的故事回答。
初三那年,我们学校急缺一名英语把关教师,一个星期之后,一位高考落榜的年青学子成了我的老师,他拿出拼搏高考的精神,时时刻刻与我们在一起,帮助我们,激励我们,关心我们,那时我眼中的师德是关心、是帮助。
上高中时,对于选择文科的我来说,数学是一片空白,即便是我全神贯注的听讲,还是感觉不到老师是在用汉语上课,于是“人在朝庭,心在汉”成了我上数学课的常态。直到高三那年我的第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用游戏闯关的活动,给我们上《集合》,之后他又用侦探的方式给我们上《函数》,就这样他的课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的注意力,在他的课上,他不像是一位数学老师,更像是一位故事大王,一个幽默大师,一位手持魔法棒的魔术师,每一节课,每一道题,甚至每一句话里都藏着他的智慧和用心,那时我心中的师德是智慧、是用心。
如今,我在这三尺讲台上已站了二十个年头,二十年来,我目睹了老师们的爱岗敬业、勤勉尽责;聆听了他们的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奋斗于育人工程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孩子,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从我的前辈、我的同行、我的学生中,我对师德又有了更为丰富、更为深入的认识。我认为师德是乐于奉献、身正为范;业务精湛、学高为师;爱岗敬业、师爱为魂。
乐于奉献身正为范
我的前辈张家宝老师已到离退休年龄,但因学校缺少语文教师,他仍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挑着学校的大梁,每天,他像一个陀螺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急迫地旋转着。在工作间隙里也不忘把几十年来积淀的宝贵经验毫不保留地向年轻人传道,似乎年轻教师的成长与进步是他的快乐和使命。
生活中的他总是充满热情,你会觉得他身上像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能够点燃一些比他年轻得多的老师们的激情,他对学生的那份爱也是我们年轻人所无法模仿的。更多的时侯,我就这样默默地欣赏着他与孩子们之间,并未因年龄的差距而隔阂的那种默契,我从心底里感到做他的学生真是件幸福的事情。每每看到张老师在学生身边,在年轻教师周围,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问:四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是什么让他有如此激情?答案在他毕生的经历中:教师是孩子们行动的标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只有我们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业务精湛、学高为师
我身边的青年教师宁艳老师,她努力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美丽,总是带着孩子们在文本的内外行走,用品鉴的方式,读懂文本中充满文学韵味的词句,和文章蕴含的深层道理,她努力构建和谐的教学生态,使语文的课堂成为孩子们享受文学快乐的伊甸园。她的语文课堂是斟字酌句的课堂,是充满智慧的,思维活跃的课堂。但她从不自满,严谨勤勉,坚持一丝不苟地认真做好备、讲、批、辅、查、评、研各个环节的工作,同时,不断求知于实践,求知于书本,不断创新、探索,以求精益求精。在她的课堂上,逐步形成“生动活泼,扎实创新,声情并茂”的教学风格,让孩子们徜徉于梦想的天堂,学生喜欢上,她乐意上。
对课堂教学改革她充满热情,多次上示范课和观摩课,并积极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她说教学是师生互动生成的,没有放之四海的经验,只有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精心备课,才能达到课堂的高效。她认为拥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具有自己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更是一种幸福。就这样从研究怎样教,做教材分析,到研究让学生怎样学,一路走来,成长的背后是付出,但她希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育艺术魅力去吸引学生,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成长让学生受益。因此,在教学上她从不懈怠,不走经验主义捷经,严谨治学,虚心好学。她向知识学习,向学问请教,向理念追问,向问题挑战的执著,值得我们去学习。师德,她融进了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之中,她体现于为师之人的方方面面。
爱岗敬业、师爱为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爱,成功的教育就是巧妙的施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人生的词典里,“爱”这一词广博而深奥,但在陈老师的词典里,爱也许只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切的提醒,倾听学生心灵的呼声,用心与学生交流,谈谈学习上的困难,谈谈情感上的困惑,给他们一些适时的建议,学生就这样得到成长,师生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在她看来,要做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心理,尊重他们的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立意识,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耐心地教育违反纪律的学生,用心帮助学习吃力的学生,真心鼓励有进步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和闪光点。“用心”、“尊重”、“平等”是陈老师工作的法宝。当我们对她几十年不变的坚持困惑时,她说:接受一个孩子就接受了家长交给我们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希望,从教三十多年,她始终用博爱之心,包容学生,亲近学生,进而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用勤奋去耕耘事业,用爱心去浇灌心灵,在播撒爱的同时,我们也会收获一份爱的回报。一到节日,学生的祝福就会通过QQ,微信不断传来,她教过的学生,无论何时看到她都会过来亲热地打招呼……作为教师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觉得暖心,更觉得充实而有价值的呢?
师德,可以说的太多,也被说的太多,但我认为师德是:用执着的理想信念播种,用高尚的道德情操耕耘,用扎实的学识辛劳浇灌,用博大而无私的仁爱默默滋润。
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 篇3
我对师德的认识,最初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下来,我对师德的认识更为丰富,更为深入。
老师需要更充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领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授业解惑需要老师具有丰厚的知识背景,来满足孩子学习的渴望。特别是新时期,在这样一个发达的信息社会前,老师要想更好充担起老师的专业角色,要向身边的`环境学习,向身边的社会学习,走出书本,走向生活,源源不断的充实自己,真正的做好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领者。
老师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孩子的生命需要成长,特别是精神生命的成长。有些孩子成绩不好,但是他热爱集体,有充沛的精神,如果我们平常对他们对一些关注,如一丝关注的目光,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成长道路上的自信心。
老师需要把真诚的爱施与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是最大的师德。只有我们付出真诚的爱,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心灵,我们会发现一个温暖的世界,我们会真正的理解“没有真正差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爱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平等,感受到尊严,他能消融冰雪,他能春风化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一大乐趣。新时期下,我们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我们应该感觉到教书育人不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人生的享受。只有我们心中有爱,有阳光,拥有高尚的师德修养,热爱教师职业,才能乐此不疲,躬耕不辍,奉献不已;才能以忘我的职业操守和浓烈的职业情感,求真求善求美,增辉“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 篇4
认真、深刻学习了《五莲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修德立行为人师表”思想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我对师德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你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深感责任之重大,不仅要授人以渔,还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开展师德师风的学习活动中,我更深深的感到,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多么大的春雨润无声式的影响,甚至可以使他们终身都感到受益匪浅。自从踏上那三尺讲台,我就坚持用“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这两条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出自内心的爱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待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学生打成一片,并尽己所能授业于学生。
在我眼中,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老师首先是一位严谨缜密的师长。作为长辈,他不仅是学识上的指路人,更是人生的导航。他通过自己的丰富阅历,社会经历,给予我们一些建议,让我们少走弯路,更多更深刻地触摸到人生。他内心有着作为长辈的冷静沉稳和责任感,会尽量地引导着我们向正确的方向走,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尊重,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学生通过他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形成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作为我们,80后的一代,很重视自我,在思想和行为上可能会比较放任自由。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位比较传统的充满道德气息的长者来补充我们的不足。
其次,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老师是一位博爱的、和蔼的父(母)亲。对学生的爱,称为“师爱”,是师德建设的灵魂和核心。但是,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而且对于一个老师,他面对的并不是同一个群体,而是一批又一批不同的学生,这是对他们耐心,恒心和责任心的考验。具有高尚道德的老师,应该把它定义在道德范畴中。不管是谁,都能像对自己的子女那样倍加关心。学生在关爱中成长,能树立起更好的.人格,成为具有丰满人性的人,对于他的人生之路是有相当大的益处的。
再次,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老师还应该是一位平等知心的朋友。不是一味地强调长幼次序,老师还应该贴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由于年龄的差异,不同年龄层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带沟。我们有时需要平等的交流,交换感受。师长们有更丰富的阅历和是非判断的依据,虽然很多时候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总有些力不从心,但有很多真理是恒久不变的。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自从光荣地成为一名教师,我就把教师当作我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而这份事业中师德又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和生活中,我会将师德作为所有的基础和前提,加强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身的修养,早日实现我预定的目标。
【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精选]12-03
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11-29
【热】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11-30
(必备)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12-04
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合集】12-04
(合集)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12-01
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精品]12-03
[精]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12-03
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经典8篇】11-30
我的师德观心得体会8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