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乃韩愈对教师的界定,现今虽不完全适用,但揭示了师者的根本职责。我们不仅需传授知识,更要教导学生做人之道,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其健全人格。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核心在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欣赏文学作品时,应有个人的情感体验,初步理解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升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当然,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失去了依托。然而,人文性更是语文课程的灵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意义。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在语言技巧层面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语文学习狭隘地理解为识记、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等,却常常忽略了语言艺术中的思想内涵,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具体体现在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上。
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究竟应培养孩子们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据美国社会学家亚瑟·米勒斯提出的现代人基本特征及曾欣然教授对社会主义新人本质特征的理解,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关键在于培养“四心”,即:爱心、诚心、自信心和责任心。现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我对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的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
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根本。培养学生的爱心,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孝心,没有孝心,就谈不上爱心。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可见,若一个孩子连生养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能去关爱他人呢?《三字经》中说:“养不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缺乏孝心,主要是因为他们未曾体验或理解父母的辛劳,我们未能唤醒他们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爱心教育,让他们从孝敬父母开始,感受爱,学会爱,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可以渗透爱心教育的篇目是非常多的:《金色花》《纸船寄母亲》《背影》等文章,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并理解对父母的爱;《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文章,可以教孩子们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换取爱心;《黄河颂》《最后一课》《木兰诗》等文章,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怀;《春》《济南的冬天》《珍珠鸟》《敬畏自然》等文章,可以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诚心教育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言必忠信,非法言不道。”(清·陈瑚)有人统计,一部《论语》,“信”一共出现了三十八次,可见,诚信于做人之要义。
“人之初,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童年时的诚实守信会面临严峻的考验。有人分析:儿童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成年人的不良示范,要么是因为孩子说真话而遭受惩罚,要么是成人自己经常说谎……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以身作则,“言必信,信必果”,让孩子意识到,谎言才是灾祸的导火索。只有让说真话的孩子受到鼓励,而让说假话的孩子受到惩罚,并持之以恒,才会让孩子逐步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以诚信为准则的信客,以服务大众为已任,历尽辛苦,受人误解甚至蒙受冤屈,却依然能够宽容和体谅别人,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诚信楷模么?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自信导致成功,自卑导致失败。
当前的孩子,自信心显然是不足的。由于长期处于优越的环境中,他们害怕失败,自我压抑,敏感且孤僻,有的甚至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佳或老师的一句批评就走上了绝路!“伟人之所以伟大,只是因为你跪着。站起来吧!”(但丁)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要唤醒孩子们心中的巨人——自信心。
“故遇笨拙执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诱之,既得其机之所在,即从此鼓舞之,蔑不欢欣,而惟命是从矣。若曰以夏楚为事,则其弟因苦,其师庸乐乎?”(王筠)成功的经验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础,在经常的挫折和失败的影响下,人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形成自卑心理。我们可以利用《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等课文教孩子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多让孩子们体验成功,对他们的一些小过错,切忌动辄发怒,挖苦,讽刺甚至体罚,而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则应多鼓励,赞美,让他们在日进月渐中,能有自得之乐,即使愚钝,也不至于沮丧无为,让他们意识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长”,增强自信心,做到竞争失利不灰心,竞争取胜不满足,不怕失败,屡败屡战!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责任心,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具备责任心。缺乏责任心的孩子,永远难以成长为真正的大人。在当今社会,人们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分工也越来越细化,分工越细越需要强烈的责任心。
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同时又常常离不开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因此,需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促进其独立发展,树立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意识。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的放矢地培养孩子们负责任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经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确面对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责任,自我服务,服务他人,有社会责任感等。我们有的师长要么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不给孩子锻炼机会,纵容其过错行为,要么对孩子的过失大声训斥,甚至夸大其辞的恐吓,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当然,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拥有“四心”,首先得学高为师,行高为范,为人师表,为人典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是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呢?我们热爱工作,热爱学生了吗?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过言而无信吗?我们做错了事,伤害了学生时真诚地道过歉吗?显然,如若不能正确的为人,亦便不能很好的为师。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2-04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28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7-25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21
语文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04-26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1-19
语文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11-03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9-23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