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访心得体会(精选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家访心得体会(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家访心得体会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大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教师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访正是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家访可以拉近教师和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家庭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家访,收获颇丰,现将本人的家访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刻认识到了家访工作的重要性
虽然与学生接触近一年的时间,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还不够了解,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家访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家访,能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对老师及对学校的期望等等。
实践中,更让我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了家访的重要意义:家访让我们读懂了每个孩子期待的目光、看到了每位家长坦诚的愿望,家访搭建了彼此心灵沟通的桥梁,家访增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真情实意。
二、家访取得的成果
第一,家访给予我们双方充裕的时间来交流,我们可以反映孩子在校内的各种表现和进步,家长也可以提出各种建议和看法,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通过和家长的共同讨论而达成共鸣,找到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教育方法。
第二,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每个学生在学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在校内很活泼大方,在家里看到老师就会很害羞,
不敢说话,有的则反之,看到老师家访,过于兴奋,想尽情地表现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家访更全面的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不同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
通过家访,我也感受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这次走访的学生,大多数家长在外地打工,家长们无法照顾孩子们,有时间也只能打电话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样导致学生在家里的学习和生活无人监管,使孩子的自觉性较差,通过这次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们也认识到了照顾孩子不仅是关心孩子的吃喝,孩子的学习也要照顾到。另外,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还有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宠爱,导致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通过家访,我深深体会到了家长们对孩子的殷切期盼,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决心今后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更加热爱学生,努力使自己的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教师家访心得体会2
为了了解学生们的家庭情况,作为教育系统的我们学校也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这两天我和搭班的的老师一起走访了我们班的12名学生。这十二名学生主要包括学困生,贫困生,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孩子。
第一个去的是我们班毛同学家,费劲周折才找到了他家。有一个很小的院子,一进房子,狭小,昏暗,几乎没有什么家具,我们只能坐床上。家长很是诚惶诚恐,我赶紧说明了来意,并亲切的摸着毛同学的头,冯老师也关切的询问家庭情况,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并告诉他们学校的办学方针,努力方向,对学校和老师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家长逐渐的放松了,开始和我们自然的交流起来。家里三个孩子,父母都在打零工,冬天了,零工也不好找,就都在家里歇着。一张陈旧的茶几上摆放着孩子的寒假作业,旁边放着一个还放着馒头的盘子,一看就知道茶几即是书桌,又是饭桌。此时,我的心头涌入千般感受,总是责备他作业那么不整洁,但却没有想到他就是在这个昏暗的房间里,用心的写着每一个字,努力的学习,愧疚的我不由得怜爱的把孩子拥入我的怀中。
第二个同学家住的比较远,害怕家长不在,我提前打电话和家长联系了。因为不认识路,家长便就出来迎接我们。边走边聊,在寒风中走了许久才到他家。没想到这个孩子每天要走这么远的路去上学,真是辛苦啊!每次他迟到我就批评他,他总是低着头一声不吭,从没有给我辩白过,真是惭愧啊!当坐到他简陋的家的时候,我表达出这个孩子上学很辛苦,没有想到,家长却说,这没有什么,像他们这样从内地很贫困地区来新疆的打工者,能上上学就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他们因为在内地的'偏远山区,别说上学了,就是吃饱肚子都是问题呢!他们虽然很年轻,妈妈今年才26岁,但是一天学也没有上,最大的收获是给又生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现在虽然比起其他同学家里的条件差些,但是孩子能上学就是家长最大的欣慰了。
走访的贫困家庭,父母都是内地来疆打工者,没有固定收入。很年轻,但是因为贫穷都没有上过学,每个家庭至少有两个孩子。居住条件差,学习环境差,父母每天早出晚归为生存奔波根本无暇关心孩子学习。通过走访,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学校80%是外地来疆打工者,被外面的人称为打工子弟学校,而在我们班,打工者就占了70%。这些孩子和所有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渴望知识,渴望成长。他们有着城市孩子所没有的淳朴,吃苦耐劳,坚强的意志力,自理能力强这些优秀的品质,但是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习惯等方面却不容易教育,因为父母忙碌和没有文化,家庭教育缺失,学生的视野狭窄。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应该把工作做的更细致一些,更要有耐心一些,关键还是要有一颗爱心。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的爱的缺失,那么作为老师就应该多给这些孩子爱心。我想,即使是父母没有文化,即使家境贫寒,只要学校能给一个宽松的充满爱的环境,这些孩子一样都会很优秀的!
教师家访心得体会3
从一名学生家里出来的时候,夜已经深了。虽然我极力劝阻,一家三口还是执意要送我下楼。在漆黑的楼道里,孩子的父亲感叹:现在像您这样坚持家访的老师越来越少了!很简单的一句话,竟然让我一时语塞。家长表达的是一番感激之情,而我却无法高兴起来。
记得自己初当班主任的时候,常在教育和管理学生问题上不知所措,于是便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他们毫无例外地都向我介绍了做好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家访。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走进学生的.家庭,和家长共商教育管理孩子的对策,和孩子促膝谈心。正因为我走近了家长与孩子,他们也因而走近了我。
客观地讲,目前教师走进家庭与家长、学生真诚交流确实正在减少。现代通讯日益便捷,一个电话就将学生的所有问题向家长统而告之;学生犯了错误,动不动就将家长叫来,轻则告学生的状,重则埋怨、训斥家长。
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教育的社会化,它决定了作为教育教学主要任务承担者的教师必须协调处理好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完成培养和教育孩子的任务。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旨在强调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能否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尽管父母和教师在培养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双方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文化水平乃至个性上都可能存在差异,于是在教育效果上就会出现优、差、快、慢的区别。如何指导好家庭教育,便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建议:作为教师,无论多忙再累,应务必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学生家里走一走,和家长、孩子深入地谈一谈!
记得以前自己做教师的时候,一个学期学校开2次家长会。家长会后,家长们总是排起队轮番与班主任交谈。那时的我也常想,如果教师平时能抽出点时间,登门家访,进行平等、深入、随和的交谈,实在是好事一桩。但其实,教师大多工作很忙,很辛苦,每天回到家里像散了架似的,教师往往又要做家务,现在的学生居住较以前分散,坚持进行家访,并非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因此,家访应该有各种形式,亲自登门固然是家访,家长会也是一种家访,请家长到学校个别谈话也应该是一种家访,师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及时交流;可以引导学生自制网上班级主页,设立班内外新闻、师生家长留言簿等;还可以策划家庭参与的亲子活动,等等。只要真诚、平等地沟通,学校和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便不会再有围墙,教育也不再会留于形式。家访就是给学生鼓劲,给家长希望。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生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家访是一种沟通!家访不应只有一种固定的形式,家访是一种建立在平等的、共同的目标之上的沟通。在我们传统意义上,每一个孩子属于一个家庭的,而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上讲,孩子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应当是家庭、学校、社区共同的责任!
如果家长与老师能成为朋友,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共同成为孩子的朋友,我相信,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孩子,彼此间会有更多的快乐。
教师家访心得体会4
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访正是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家访可以拉近教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距离,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本学期家访总体上还是收获颇丰的,现将本人的家访心得总结如下:
一、深刻认识到了家访的重要性
虽然与学生接触有一年的时间,但对孩子的家庭还不够熟悉,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家访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家访,较为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对老师及对学校的期望等等。实践中,更让我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了家访的重要意义:家访让我们读懂了每个孩子期待的目光、看到了每位家长坦诚的愿望,家访搭建了彼此心灵沟通的桥梁,家访增进了教师和孩子间的真情实意。
二、家访取得的成果
1、家访给予我们双方充裕的时间来交流,我们可以反映孩子在校内的各种表现和进步,家长也可以提出各种建议和看法,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通过和家长的共同讨论而达成共鸣,找到最适合个体的教育方法。
2、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在校内很活泼大方,在家里看到老师就会很害羞,不敢说话,有的则反之,看到老师家访,过于兴奋,想尽情的表现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家访更全面的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不同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
3、我也感受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这次走访的学生,大多数家长比较忙,家长们无暇照顾孩子们的学习,有空也是随口问声“作业做好没有?”这样致使孩子们的学习的自觉性较差,通过这次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们也知道了照顾孩子不仅是关心孩子的吃喝,孩子的学习也要照顾周到。另外,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还有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宠爱,导致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三、在家访活动中,我的几点感想:
1、我发现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有的家长在复习最紧张的情况下教育学生,生病了就可以不写作业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
2、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有许多综合素质不高的家长对于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不是很明白,在这次家访中,我和石老师耐心地为家长介绍和讲解,有许多理念得到了家长的赞同与支持。
4、每个人的综合素质不同,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班主任应该具体分析问题,“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一味不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是适得其反。
四、在家访中,许多家长也给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
1、希望让老师和家长更加强联系与交流,能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更好的融合起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学习。
2、上个学期学校开展了亲子活动,家长反映不错,家长希望学校能多开展类似活动,能与孩子在学校一起参与活动及互动。
3、希望老师多鼓励不够主动发言的孩子。
4、希望其他任课老师能采用各种形式和家长多沟通,以便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配合老师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通过家访我感到,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只是传递与被传递的关系,也是情感、人格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情感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和正确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教师家访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经典)家访教师心得体会06-02
教师家访心得体会【精选】11-23
教师家访心得体会【精选】07-12
教师家访心得体会06-12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06-26
(精选)家访教师心得体会07-19
家访教师心得体会11-07
(经典)家访教师心得体会07-18
家访教师的心得体会08-24
家访教师心得体会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