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国培示范课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培示范课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培示范课心得体会1
一、引言
“培训有终点,学习无止境”是每次培训的期望之一,信息时代是一个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新思想等等不断出现的时代,作为这一时代的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让我们已有的知识、方法、理念、思想等得以更新,得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所以学习是唯一使我们头脑中的“水”“活”起来的“源泉”。现代教育技术以快捷、高效、简明等特点,让我远程学习相关的课程。这就包括了公共课、专业课和校本研修课程。这就促进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又结合教学实际,以人为本,以教为本,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我一个新入职的教师受益匪浅。
二、培训中参与的活动
在本次培训中,我结合自身的教学与同仁们探讨的问题主要有:“浅谈小学数学作业批改”,“小学数学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课如何才能让学生认真听课”,“如何实现差转优”,“怎样让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课如何才能让学生认真听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优差均衡”等等。同时参加的主题研讨活动主要主要包括“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如何能准确的把握学情?”,“先学后教的方法是怎样的?”
三、参与视频答疑活动
让我收获如下: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学习是教师站稳三尺讲台的前提;教师需要不断交流,交流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只有在交流中学习才会高效、快捷;教师需要不断研究教学、研究自我、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新课标,才能不断充实自我;教师需要发展的业余爱好。
四、回顾提升
在培训初期我提交的最困惑的问题是:能够解决小学中段课堂教学的有效、可行的现实操作策略。经过学习后,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是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精心研读《新课标》,从学生中找到学生的知识起点,认知特征;从《新课标》中找到该学段学生的预期目标,找到达到目标的办法,并进行合理恰当的评价。我希望在今后的培训中可以解决的问题能够涉及到教师专业发展,农村校本课程研发,以及人类学习的内在机制等等。当然以上这几个问题也是我今后要探寻的问题。
国培示范课心得体会2
转眼这次国培计划的远程培训即将结束,回首一个多月来的学习,每一天的感觉都是幸福而又充实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的专业理论基础得到了加强,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经验,思想得到了升华,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
通过这次培训,我得到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提升,一种带着教育改革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执着信念。“教师的一天,学生的一生”,这句话道出了教师的工作对学生人生的巨大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此次“国培”机遇,学习、认识、反思,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与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之中,捕捉教育良机,发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真正能领悟教师言行中传递的真诚、情感、智慧,并将教师的理解、期待、鼓励内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有生命活力。作为一名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本次培训只是一种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手段,是一个开端,而不是结束。在教学上,我还需要继续学习,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反思,不断提高,追求更加活泼、生动、有趣、高效的课堂境界。使我在本次培训中得到的这股清泉,细水长流,焕发出无限生机。
一个月的学习时间匆匆而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专业知识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使我的学生们得到更多更好更丰富的知识,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总之,虽然工作繁忙,但能在这样充实的时间里学习也是一种享受,相信每一位学员都有这样的感慨。我希望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的教学水平能有更大的提升,能够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共同肯定。
国培伴我成长,促我进步。
国培示范课心得体会3
20xx年xx月xx日,我们从贵阳乘机来到北京,走进招待所,各自到本学科班主任那儿报到,领到了国培10天的培训安排,我欣喜若狂,翻开国培计划20xx——贵州省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员手册,直奔培训目录,北京师范大学为学员们安排了《有效课堂哪儿来》、《小学数学校本课例研究》、《创建儿童喜爱的数学课堂》、《我就是数学》、《改善教的方式,促进学生快乐的学》等内容。看到培训内容及执教人,心中狂喜,真是日有所思,培训铸就。
我想,通过这次培训,我将带回更多的有效育人策略和方法、儿童喜爱的数学课堂去激励唤醒孩子们,让这些有潜力,但尚未成熟的孩子从苦学上升到乐学,敢想、敢说、敢做、敢问、敢疑,做到人文合一的教育。其实,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的孩子是活生生的人,我们不能为追求某种利益而注重“双基”“两能”教学,把“四基”中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进行淡化,“四能”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化,这样的教学没有充分尊重、理解、善待、读懂学生,这样又如何体现课标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这次培训是一次质的飞跃。
9月x日,走近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的校训指引激励着我,使我更有着对教师职业的执着、追求与付出,同时也是快乐的享受,因为我们拥有了最美好的事物——孩子,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心态、自然的感情、善良的祈愿,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10天培训很快结束了,在这次培训中,我受益匪浅,有专家钱志亮《有效课堂哪儿来》、刘京莉《分享绿色课堂》等的经典培训,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华应龙、徐长青有效课堂设计及剖析,骨干教师闫云梅、叶晓宏等教材结构及课例分析:
有效课堂哪儿来,首先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备课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准确定位,然后深入教材,从教材中读出知识内容,读出学习过程,整体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接着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有利于把学生纳入教学资源中,为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调控,教学过程的展开与实施,教学环节的控制与把握,提供科学的、严谨的依据和保证。其次是有效的上课,课堂中要处理好、设计好提问和理答及追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架上桥梁和阶梯,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再次要处理好课堂的意外生成资源,不要回避问题、规避“风险”,要积极应对,使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使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得到有效发展,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
通过倾听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华应龙、徐长青有效课堂设计及剖析,我体会到了三位教师的教学艺术:吴正宪老师的课,“教”的色彩很淡,“商量”的'氛围很浓,“为什么”很多,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大,这是一个让人产生亲切感的环境。
华应龙老师的课,用“和谐”两字来描述和理解他的教育教学艺术之精典最恰当,他的数学教学个性亮点:即数学人文素材及东方文化的有意识而自然的渗透。
徐长青老师的课,简约教学,动态的以建构执行建构的活动,所谓建构,就是找到知识的类他性,还原知识的原型,建构活动,促进学生快乐的学。
这三位特级教师上课风格各异,但他们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总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没有“越位”,他们的课堂是激励、唤醒孩子的课堂,真正体现课标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听取闫云梅、叶晓宏等骨干教师的讲座,我明白了什么是课例研究、“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讲课堂教学背后进行研究的故事”)。“课例研究”试图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基点地研究一堂课如何改进,而且这个改进过程对于我们改进一类课有所启发,收集案例、整理与分析、提出解决难点的策略,在策略指导下形成新的案例。反思我设计的课堂,只凸显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数学模型、数形结合、演绎、完全归纳、不完全归纳、观察、类比等)力度不到。现在,我可以有方向、有步骤、有目的地反思我原来的案例,抓住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形成新的案例,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
在这次培训中,我领悟到小学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为儿童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于是,我重新定位自己的学习、育人、工作方向:
一、博览群书:数学教育类、儿童心理类、科普类、哲学类等,从书中快乐成长、启迪智慧、开启心门、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内在素质和修养,做数学学科德育中的重要人物,利用学校这个平台传递人类精神的火种。
二、做育人数学教师:育人数学教师即让学生把隐性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显性知识(知识与技能)一同带出数学课堂。在教学中要教出数学基础、教出数学味道、教出数学品味、教出数学境界、教出人文精神,为儿童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成长中学做真人、懂自律、负责任、有毅力、会自省。
三:让课堂更有效:找准每节课的核心价值,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操作性实践经验、模型、图形与实物等可视的经验、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等抽象思维经验),体现核心价值。注意处理好课堂中的提问与答理及其追问,利用好课堂的意外生成资源,真正把课堂落实到绿色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