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建筑测量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建筑测量实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建筑测量实习心得体会范文1
一、实习过程:
大学土木工程测量学实战训练,着重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流程和细节,对未来发展、工作具有深远影响。在校系的规划下,我们专业进行了为期一周半的实习进程,下面我将分享此次实习的目标、过程、感悟和建议:
二、实习目标:
精通测量仪器的.操作;
掌握导线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掌握经纬仪与绘图板协同描绘碎部点。
三、仪器及工具:
导线测量每组配备经纬仪(附脚架)一台;
水准测量每组配置DS3水准仪(附脚架)1台,水准尺1对,水准测量手册1本;
碎部点测量每组提供绘图板一块,量角器一块和若干图钉;
自备:铅笔(3H或4H)、橡皮擦、直尺。
四、实习原理:
利用经纬仪进行小规模地区的测量和地形图的绘制。
五、实习详细过程:
平面控制测量主要包括:
踏勘选点;
外业测量,包含角度测量和边长测量。
六、实习感悟:
实习期间,我熟悉了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学会了导线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更加了解了地形图的测绘过程。每天实地操作,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也提升了实战技能。
七、实习建议:
建议学院改进设备质量,确保学生实习顺利进行。同时希望老师能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帮助我们在实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建筑测量实习心得体会范文2
一、简介
房屋建筑学研究房屋构造组成、构造原理与构造方法,并涵盖建筑设计的基础教学内容,故此在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占关键地位。
构造组成探究房屋各部分及功效;构造原理探讨满足构造需求的原则;构造方法则研究如何采用优质经济建材和建筑制品构建建筑结构配件及其间的链接方式。建筑设计知识涉及建筑空间构成、功能及外貌形象的基本理念和一般准则。
二、实习目标
1. 通过实地观察建筑物,提升学生对建筑文化和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材的理解,强化理论知识,激发学习热情。
2. 通过参观建设中的工程及阅读施工图,进行现场对比,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识读工程图的能力。
3. 通过实习,了解建筑施工工艺,熟知房屋构造,认识建材特性和应用。
4. 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发扬理论结合实际的精神,为未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奠定基础。
三、实习总结
这次房屋建筑学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现场参观,我对中国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构造有了直观的认知,也加深了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这将对我接下来要学的专业课程起到铺垫作用。这次实习给了我很多启示,通过对行业的深入了解,我对我们的专业充满了兴趣,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为未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实习我也对西方欧洲的建筑风格和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基本实现了实习的目标。
四、实习感受
尽管我们的就业前景广阔,但面临的压力也不小。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打击,不良工程频现等现象,让我们在校大学生必须提高警觉。如何更好地掌握知识?如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何发展自己的潜力?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的学习不足,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有待加强,更重要的是使我明白了知识和实践的区别。在未来,我不仅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实践,在实践中应用和巩固自己的知识,同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建筑测量实习心得体会范文3
我是第七测量小组的组长,小组有九名队员,除了操作和管理仪器,我还负责制定测量计划,谐调管理组内的分工合作、另外,每天叫队员起床也是我要干的事、作为第一把手,领测量工具、场地踩点的任务自然划归我名下。第一天上午,老师在给我们讲解了相关注意事项后,便带领各组组长到现场勘察,然后给各组分配任务。我领到的任务是:以教工区20到24楼
为中心,测绘一张250m250m的地形图,外加一份原始测量数据。下午2点半我带领三名队员领了工具,由于之前只接触过dj6经纬仪,而我们拿到的却是精度更高的dj2,在没有学习如何使用它之前,它只是一个几万块钱的高级玩具。我向来自命不凡,但光学会dj2的读数方法就花了我十几分钟,而我之后还得负责给本组队员授业解惑,第一次有感到有愧组长之位。不过还好,最终还是学会了,后来觉得那东西用起来还是挺简单的。在给一名队员授经之后,我带上油漆,和另一名队员绕所测区域走了一圈,选了9个控制点。或许是太兴奋,又或许是第一次,我们选点时把教科书所列的注意事项忘得一干二净,这为后来的测量作业造成了很多麻烦。其实控制点的选定事关重大,这一着棋走失了,将会对接下来的局势造成很利的影响。以下是导线控制点选点的基本要求,摘录如下,以此为戒!
1、相邻导线点应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导线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定处,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3、导线点位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测图和放样;
4、导线各边长应大致相等,应接近于平均长度;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2、3、4点我们做得不错,1、2点就有失严谨了。在后来的测量中,这两个失误也不断被放大,最后竟然放大到不得不重测的程度。我想,通过这件事,我深刻领会到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句话的含意。那天下午除了完成了导线点的普通水准测量外,并没弄出什么成果来。收工回宿舍后进行了内业计算,结果吓一跳,导线高程闭合差竟然达到了惊人的90mm、看来第二天得上个早班了。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重新测了一遍导线点的高程,结果让人满意,闭合差在容许范围之内、第一天走错了一步棋,因此今天得慎之又慎。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导线点的内角测量和视距测量,这两组数据都是计算导线点坐标时不可缺少的.,而且事关成败,马虎不得。我和另一同学轮流上岗,负责观测;其它同学则负责立尺和记录。对于精度要求相当高的测量工作,一旦偏之毫厘,则可能会差之千里,而观测和立尺这两个环节决定着最终测量结果的精度和正误。作为观测当事人,刚才开始时,经纬仪的对中整平着实让我费了一翻脑筋,总觉得对中和整平就像鱼和熊掌,根本没办法一起塞到胃里。后来通过各种途径的求助,学习,还有自我摸索,终于有了点眉目,再后来就是小菜一碟了。立尺这一环节也很关键,感谢上帝,给我们队赐了一名立尺之猛男,此君立尺稳如泰山,标尺在他手里就跟东海龙王的定海神(俗称金箍棒)一样——纹丝不动。而这点,恰是测量工作最需要的。就这样,我们珠联璧合,把九个导线点的内角与距离测了出来。晚上进行了内业计算,结果又吓了我一大跳,闭舍差终于在容许范围之内了。我们的角度容许闭合差是120,而我们实测闭合差不到5,基本上可以忽略,实乃幸事。但“基本上”并不能代表“完全”,有误差就得修正!晚上的任务依然是数据处理,而这点恰是我不擅长的,但队中自有数据处理之能人,我不必劳神苦思、
以前说过,在中国,许多东西都会成为考试的牺牲品,测量实习也避免不了、由于接下来的几天穿插了两门重要的考试,测量工作并不能正常的进行,但还是完成了几幢楼碎部点的测量。准备考试期间,我们抽空计算出了导线点的坐标,并展绘到图纸上,为接下来的工作做点准备。
最后一门考试的结束不仅意味着这个学期我们不必在为考试跟书本死磕了,还意味着测量工作重新回到了正轨。前些天落下了许多工作,因此唯有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才能赶上进度。控制点已经展绘到了图纸上,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控制点为基准点,把测绘区域内的建筑物,道路,车棚,花坛等地物按比例放样到图纸上,最终形成一幅完整的地形图。碎部点的放样用的是极坐标法,因此需要测的只是一个角度和一个距离,并且只进行一个测回。碎部点要求在现场同步展绘,测一点绘一点,便于随时校核。由于之前控制点的选择并不是很好,这对碎部点的测量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以下是几点不足之处:
1、控制点与碎部点间的通视不良,视线常常被树叶,路灯等地物遮挡,造成观测不便,甚至无法观测。
2、控制点选择没有考虑到像车来人往这样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们的bm7点就长期藏在汽车底盘下。
3、控制点的密度不够,后期补点繁琐,并且影响测量精度。
【建筑测量实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建筑工程测量实习心得体会06-13
建筑测量实训心得体会11-03
测量实习心得体会06-14
测量实习心得体会07-03
土木测量实习心得体会06-03
(经典)工程测量实习心得体会06-15
摄影测量实习心得体会10-18
工地测量实习心得体会02-03
测量实习心得体会【热门】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