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问西东观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无问西东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在写观后感时,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立场。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无问西东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
愿心之自由,共天地俊秀,有情有梦!——题记
假如你观后有感,假如你对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情感恋恋不忘,那就就会毅然起笔,谱出的,是对真实与自由的赞歌。歌中,声声泣血,是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实即是自由,无问亦知西东。
电影中的镜头不断切换着,最后,是吴先生消失在走廊尽头坚定的背影,是沈光耀牺牲前一刻无悔的泪光,是敏佳在唾骂声中断发时释然的微笑,也是果果决定挽回四个新生命时温柔的眉眼。而在我们不知道的背后,他们在历史中的真实个体,是否也如电影中的一样,也对人生充满了疑问和求索?
我想那是一定的,他们沿途注定要路过一段迷茫,遭受一次创伤,感受一次绝望。或许他们都曾在黑夜中孤独地嘶吼,直到筋疲力尽,举步艰难。慢慢地,当他们终于懂得聆听内心的声音时,才发现有一个一直在身边准备拯救他的神明,才知道无数次的祈祷只是自己听得清。所以他们收起自己卑微的乞求,不再苦苦地追问,而是任由内心的想法引领自己到达那拥有自由与希望,真实与曙光的彼岸。而这路途中,他们沉默不语,是因为他们知而无问,任凭西东。世界总被不同的东西装饰着,谁都无法预料下一秒登场的是令人多么难堪的东西,这也让我们知道,人处于世,避不开人情,躲不了世故。正如他们一般,曾感伤,但终会随着心底对真实与自由的向往,无问西东,无惧苦难。
于我而言,无问是斩断过去的彷徨,是不畏将来的远方。努力走下去,到暮年时回首,发现曾经流过的汗受过的伤,在经过时间的打磨后都显得不痛不痒。你该明白,所有疼痛都会拥有一剂有效的处方,所有历险都会找到一笔丰富的宝藏,所有灰暗都会迎来一束耀眼的光茫。黑夜将近时,闭上眼睛,就算是告别了独处的孤清。风雨将至时,迈开步伐,就当是为迎接重生的磨砺。其实每个人都是纸折的鸟,走不远也飞不高,可是也正因如此,才有勇气一次次坠落又一次次重来。
我们之所以发问,有时候并不是因为真的没有决定,而是为了寻求来自别人的认可,然后我们在一遍遍的询问中,是否随波逐流才是应该真正思考的问题。像我们都熟知的陶渊明,重拾他生平的故事,我们会知道,在他决定去追寻桃花源时,是因为它已路过了遍地的荆棘。当他做回了这个真实自由的自己,才明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最酷,“种豆南山下”的日子最舒服。现代,功名权利很重要,可当我们拨开浅浮的这一层,才看见,更有意思的人生在后面。
引入电影里这样的一句话——世界是美好的,世道是艰难的,回头看看你被现实敲碎的`梦想,被旁人摧毁的希望,被困难饿著的翅膀,却只能将心中无限的愤怒与不甘深藏。不,别再这样。钱学森问过一个很可悲的问题。为何当代中国出不了大师?是呀,为什么?多少地杰人灵?多少辛勤百姓?可是,为何不能有一个人站起来当大师,那倒不如问,现在的人为何奋斗?他们的功利心,推动他们前进,这一过程必定是痛苦的,摆脱世俗纷扰,为了什么目的,自己清晰。那么中国大师乃至世界大师,可不指日可待了。
我们没有太多只耳朵来听取世界的回答,没有太多颗心脏来帮忙指导方向,我们只能坚定地向前走,踏过山河万丈,度过千困万坎带着遍体鳞伤,终于闻到了深山之处花的暗香,终于见到了山顶之处星的转移,那时才会让自己觉得来人间走得这么一遭,确实值得。这一路走来的故事说不清楚,庆幸自己都记得住,不需要再问,仅从心之所向,观尽沧海桑田,就算无人在乎,也要对得起人生的旅途。
追随真心而行,历经生死幻灭。尽管找到人生尽头,在结局中只能找到那个姓孟的老婆婆,她也会带着欣赏的目光告诉你,我有一碗汤,慰尽你到来时的风尘,无问花草,无问秋冬,我问天地,无问影踪,那就奋身做个英雄,不枉青春勇。所以小伙子,你别怕一直奔跑,一直寻找,你会找到这天底下最被崇拜的自由,其实是坚持做最真实的自己,希望你,我,这天地间的俊秀共勉这一条被前人无数次发掘的自由定律。
愿你一腔孤勇,有始有终!
愿你无问西东,有情有梦!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2
第一次看《无问西东》,心中便生出万分感慨。咂舌于现代职场的尔虞我诈,唏嘘于许伯常与刘淑芬的爱情悲剧,同情于村子里骨瘦如柴的孩子再也等不到“晃晃叔叔”的接济……或许还有更多,我说不清。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重温《无问西东》,却被电影中梅贻琦对吴岭澜说的一句话所吸引——“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影中的每一个人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主题。
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人都觉得“最好的学生都学实科”,吴岭澜也不例外,于是他放弃了自己所擅长的英文和国文,选择了实科,然而“不列”的成绩,梅贻琦的追问,泰戈尔的演说,使他渐渐醒悟。于是后来,成为老师的他,就像当初梅贻琦、泰戈尔启发自己一样,告诉沈光耀等人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沈光耀是我在电影中感触最深的人物。抛开演员自身的帅气不说,我喜欢他良好的家教,一流的人品和学识,佩服他的弃笔从戎,感动于他的爱与善良。当初他提出当兵的请求,却遭到母亲的拒绝,他也曾感到茫然无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时日军连续轰炸,身边的人不断出现伤亡,他最终还是选择从军,选择听从自己的真心,他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温暖了许多人。
陈鹏是一个成绩十分优秀的理工男,校长推荐他去第九研究所,但是他爱着同为孤儿出生的xx。在初始面临抉择时,毅然选择守护xx,得知意中人的心另有所属,他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最终在xx掉入人生的深渊,成为“过街老鼠”之际,只有陈鹏不畏流言,对她不离不弃,选择了真心。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一次职场斗争中,张果果遭到上司的陷害失去了工作。但是,失业后的他却成为了对手公司的高管。然而职场上的斗争仍然没有结束,以前的同事想要通过他打败他的前任上司,这不禁令他陷入挣扎。同时另一边,张果果收养了四胞胎一家人,这件事也在后来遭到他人的嘲笑与提醒。最后他不顾世俗看法,选择了不去报复以前的上司,选择了继续扶助那个生有四胞胎的大家族——他听从了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我们都曾像吴岭澜一样,迷茫地游走在与自己无关的世界;我们都曾像沈光耀一样,在理想与现实面前举棋不定;我们都曾像陈鹏一样,接受着流言与内心的考验;我们都曾像张果果一样,受过欺骗后就怀疑自己的善良是否还正确……他们也都是简单而又平凡的人,但幸运的是,在几经挣扎后,他们找到了那个真实的自我且选择忠于自我。
想起了曾在网上看过的一段话——“为什么当代中国越来越少诗人”“因为高考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我们之所学都是为了应试教育,而且似乎也并不常应用于生活,难怪会生出“读书无用论”。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强大的世俗,但是我们可以忠于内心,做自己所爱。阿莫西夫放弃教授职位的理由就是“做我想做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你要做个成绩优秀的孩子,你要有份体面的工作,一桩完美的婚姻,这才是一种“成功”的人生。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可以决定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因为这项特长,以后会对自己发展有益而去学。世界本就带着世俗的眼光,使我们不得不在成长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地为一个功利的人。
翠竹不慕荷花的别样红,追寻自己的内心,于是有了“久经风雨不知寒”的坚韧;菊花不与繁花争春,追寻自己的内心,于是有了“天生韵味入千家”的出众;千里马不羡鸟儿的轻盈,追寻自己的内心,于是有了“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时代的洪流如猛虎,随波逐流不是唯一的风向,所以请你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3
二三十年代之中国,国破山碎,战祸降临,国贫民穷,饥寒交迫。一群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师,在云南偏僻的山沟茅草屋中,组建西南联大。他们忍饥挨饿含辛茹苦的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为中华文明之传承呕心沥血,绝不让五千年文明的薪火因战乱而断绝。他们的名字熠熠生辉,早已成为中国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中璀璨耀眼的星座。梁思成、林徽因、陈省声、沈从文、陈寅恪、华罗庚、梅贻琦、蒋梦麟、蒋南翔、钱锺书、钱穆。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流传后世的经典名著,人格伟大的典范,向大师致敬!正是在这些大师的悉心培养下,没有四人宿舍、没有热水洗浴,缺纸少笔,东拼西凑的实验设备,还经常要躲避日机的轰炸。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茅草屋里走出了杨振宁,李政道,走出了邓稼先,赵九章等一批杰出人才。正是由于他们的领军,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才缩短了和世界的科技差距。
纵观历史上下五千年,有个很奇怪的现象,越是动荡的时代,越是文化繁荣昌盛的时期。春秋战国,攻伐杀掠,战火连城,却是百家争鸣,文化思想高度发达的时期。三国争霸,战火涂炭,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曹家三父子为代表的曹魏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座丰碑,后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之传承发扬。五代十国的诗词,绘画,书法,音律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近代的五四文化运动更被人尊崇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最高峰,而那个时期正是国家疲弱,列强侵吞,军阀混战的年代。
建国接近七十载,开放已逾四十年。我们的大学越办越多,教学楼越盖越豪华,学生宿舍都有夫妻间了,教学经费动辄几十亿,几百亿。教学实验室设备也已比肩世界名校。但是,这几十年间,我们培养了多少所谓的领军人才?我们的大学教授有几个敢把自己的名字和上面的大师摆在一起,而不脸红耳赤,羞愧难当的?为什么在关键领域,我们的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还是那么大?还要烦累缠绵病榻的钱伟长发出“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是培养不出大师?”的感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三十年代的莘莘学子,物质贫乏,精神富有,胸怀大志,一念信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改变国家民族之命运而学习。信仰的力量使他们无暇顾及身边物质条件的困乏,唯有为了目标勤勉刻苦学习,力图早日报效国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民族危亡之际敢于拍案而起,“若大之华北,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催生他们忧国忧民,促使他们投笔从戎,为国杀敌,即便马革裹尸也决不做亡国奴。何等壮志!何等气魄!!何等豪杰!!!
相比前辈,当今部分学子和家长的认知实在令人担忧。如果你想成才,就不要再去纠结宿舍环境的`好坏,洗浴条件的方便了。舒适的条件只会使人安逸的不想改变,没有改变就不会发展,最后成为死水一潭。如果你想孩子成才,就不要只把他束缚在包邮区内,好男儿志在四方。你想孩子成为雄鹰,就不要把他当麻雀养。狐狸知道冬天的大雪有多冷酷,所以早早的把自己的孩子撵出洞穴。因为它知道只有让小狐狸在寒冬来临前学会独自生存的本领,才能在残酷的环境里活下去。扔掉拐棍吧,总有一天你的孩子需要独自前行的,越早越好。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优秀分子的集合,是国家改变的希望,民族发展的未来。让社会、高校、家长一起努力,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希望你们心中还拥有为社会发展为国家改变的信仰和激情。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名字能够流芳百世,是为了让你的下一代下下一代能在更公平更公正更安全的环境下成长。
【无问西东观后感】相关文章:
民政干部三问三解惠民生活动体会05-10
教师三问活动心得体会(精选10篇)01-04
个人观后感02-22
你的名字观后感02-27
地球脉动观后感02-14
冰雪奇缘观后感02-17
守护明天观后感03-09
骆驼祥子观后感02-06
观看春晚观后感02-09
胡桃夹子观后感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