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锦集七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心得呢?但是读书心得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这短暂的一个假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假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假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呼?”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我在《爱心与教育》里第一次认识了李镇西、第一次折服于李镇西。
文中,李镇西深情地回忆起师生之间美好的往事与浓浓的情谊。我浸润其中,在爱的氤氲里体验着文字的神奇、教育的魔力,如一次灵魂的洗礼,酣畅淋漓、神清气爽。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镇西的话振聋发聩。
既然是朋友,面对学生偶尔犯的错,有时是不是应该选择宽容,给学生自我改错的空间,来续写一个“美丽的错误”?
有一种爱,叫做宽容。
抚摩着飘香的书本,我的思绪不由回到二十年前……
有个瘦弱的小男孩,因为家里早饭做迟了,他胡乱吃上几口、气喘吁吁地跑到学校。匆匆推开教室门,来不及刹车的脚步仓惶停滞在了讲台前,他发现,所有同学已坐得端端正正,目光齐刷刷地射向自己。
正在黑板上指点江山、令他望而生畏的老师,拿着半截粉笔的手凝固在了空气中。
什么是“万箭穿心”,什么叫“无地自容”,这个满脸通红的小男孩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华成语的“魅力”。他忐忑的心里,等待着老师的雷霆一怒,更尴尬的是,自己一只手里还提着一个袋,里面装着的大碗还盛着今天的午饭。
他仿佛看到了一幕场景:大碗四分五裂,悲惨的碎片在教室外呻呤。
老师回过头来,微笑着:快到座位上去,以后早点到。
心,蓦地轻松开来。从此,小男孩喜欢上了数学,喜欢上了这位严厉、但此刻让他觉得分外亲切的老师。这幕温暖的画面,也如冬日的阳光,照亮着小男孩人生的征程,让他相信着真诚与关爱。
面对学生的过错,老师选择了宽容,小男孩在宽容里邂逅了一场“美丽的过错”。
对老师的爱转变为对教师职业的爱,长大后,他也成了一名老师。
这个小男孩就是我。
“关于那次打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在另一本《教育手记》中已有详细记载。我这里想强调的是,在那些被教育的日子里,我在反省自己错误”成“名”成“家”的李镇西,坦承错误,真心忏悔,这份胸襟何等宽广。
与李镇西一样,沐浴在仁厚慈爱中的我,在初为人师时,也曾由于年轻鲁莽,铸下大错,至今追悔莫及。
那是二十年来,我所教的孩子们,只有两天便离开母校,各奔东西了。写留言,赠礼品,毕业离别的淡淡忧伤笼罩在落英缤纷的校园小路。一个平日寡言的小男生,低着头,涨红了脸跑到我的跟前,将一本精美的留言册递到我的手中,又飞快地离去。
一天后,同样漫步在这里,却发生了让我震怒的一幕。砰的一声,循声望去,一块窗户玻璃,碎成了几片。旁边站着他——昨天把留言册递给我的小男生。怒不可遏的我,死死地盯着惊惶失措的他,狠狠地指责道:看你给母校留的好纪念,以为明天要走了,就可以无法无天,故意破坏了?你简直坏到了极点!小男生嗫嚅着,似乎想申辩什么。我更加生气了,抛下一句: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转身离去,留下他在死寂的空气里呆呆地站着着。
没想到,从那刻后,小男生逃离了校园,二十年来,对我避而不见。只有那本留言册,至今仍在我抽屉里孤寂地躺着,诉说着凄凉与委屈。
后来,我也知道了,那时的他,是分别时的痛楚与不舍,扰乱了他的心境,是无意中的一挥,打碎了玻璃。而我却不分青红皂白剥夺了他申诉的权利。那绝情的话语,令纯真童心如玻璃般破碎,那严酷的眼神,划开无法逾越的鸿沟,阻断了曾经亲如父子的师生之情。
至今想来,后悔我为何不能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宽厚对待学生犯下的错误。那碎了的玻璃,扎痛我的心房。那遗落的留言册,变为我心灵的债本。
“我这是在还债啊!”——李镇西如此评价自己。
岁月的沉淀,失败的砥砺,如今的我,终于懂得了宽容。用爱、轻轻叩击学生紧闭的心扉,一如当年我的老师。
班上有个学生彭某,平时成绩不错,性格也还活泼,进入初三,却突然沉默起来,爬围墙,进网吧,成绩一落千丈。通知了家长,打骂一通,他却变本加厉,愈发沉沦起来。
又一次,彭某偷偷“逃”出了校园。焦急的`我,走遍了附近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不见踪迹。后来听人说,曾在江畔见过他。夜色渐浓,我沿着长堤,足足奔走了十多里,筋疲力尽之时,看到了他,孤独的身影在呵气成霜的寒风中瑟缩。我连忙将衬衫脱下,披到他的身上。起初他抗拒着,但拗不住我,也或许是太冷了,他终于披上。我看到他眼里的泫光。
蹲下来,像个老朋友,与他聊了起来,讲他的爱好,谈他的优点,看他慢慢流下眼泪,我知道,那层坚固的防御正在卸下。
他说了自己有次考试,得了80分,被家长狠狠地揍了一顿。家长说考上不上重点中学,就别想再读书了。我终于明白了他放逐自己的原因:家长给的压力太大,要求太苛刻,稚嫩的肩膀不堪重负。
后来,对症下药,我给了他一些减压的方法,与家长进行了沟通。终于,他又恢复了往日的开朗,笑容重回脸上,学习成绩逐步上升,在人们的惊诧中,以优异成绩被重点中学录取。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切不可因为简单粗暴将学生一棍子打死。抱着宽容之态,面对学生的错误,倾注爱心,宽以待之,不经意间,你会听到枝叶拔节,看到花儿吐蕊。
“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李镇西)宽容缘于尊重,源出爱心。
当然,宽容不是无原则的“放纵”,而是为着学生的成长,战略性的“后撤”,如水墨画中的留白,给学生自我改正的机会。
李镇西,让我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如在同一军营里打拼了几十年的战友。李镇西文中叙述的一些事情,读来如在眼前。也许是因同为执教几十年的老班主任,情感极易产生共鸣吧!
拜读《爱心与教育》,受益匪浅;神交李镇西,今生无悔!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热门思想汇报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个人简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苦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以及社会上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
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学生常常会认为老师无所不知,但是孩子们现在接触的事情我们却不见得理解,不见得会。比如孩子们跳皮筋跳得特别棒,但是我就不会。于是在孩子们跳的时候,偶尔我也会虚心地向他们求教,兴致高的时候,还会上去笨手笨脚地跳几下。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动画片,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其实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我的业余爱好是偶尔跳跳舞,很奇怪,在我心情郁闷的时候,我会在舞曲中净化心灵,所以在跳舞的时候我总会不说话,让情绪静静地宣泄,几曲舞跳下来,总觉得快乐已在我心中。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由于教师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一百条建议都比较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寒假中,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己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仅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细细品位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是啊,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个极端的教育谎言像枷锁一样天天束缚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怀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真的就认为我就是那个不会教的教师,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会学习呢。今天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鼓励口号,而绝不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
老师们,让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
这段时间我在学校阅读了很多报刊。对我的触动非常大,觉得自己知识欠缺太多,不懂的外面的变化。自己现有的知识比较陈旧,不能跟随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阅读的书和报刊太少,思维不够活跃。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比较落后,不能运用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单一,不够灵活。通过今天的读书活动,我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要在自己的工作和业余时间要多读书读好书。尽量多读一些与自己职业有关的好书,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读书给自己充电,武装自己,丰富自己的生活。
同时我觉得也应教给学生们爱阅读的一种良好习惯,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阅读,寻找自己的动力。通过各种阅读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为之奋斗。老师平时要多给学生们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们来阅读。
要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每天至少要读一小时的书,要多读关于教育方面的书。因为阅读让我们学会了反思与精进,使内心更加强大,心胸更加开阔,追求更加崇高。通过读书增加了自己的知识,更好的了解了当今世界的变化,读书也能给我们带来幸福。让我们走向成功。从书中吸取前人的经验,为自己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看看我们身边每一位成功的人,都不是阅读了大量的书,最终成功了,出了名,成为我们当今的名人。从现在起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养成一种爱读书的好习惯吧。从书中吸取文化的食粮,充实自己的生活,树立自己的伟大的理想。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读书,多思考,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与时具进。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今年暑假期间,我读了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感动。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这也是一本缓释教师心理压力,启发教师生活与教学智慧的书,它用温情、智慧和爱意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它用一首首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真实而平凡的故事,抚慰我们的心灵。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真正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滴滴雨露,离不开教师的心灵!是教师与儿童生命的对话才使教育发出高山流水之声。那儿童呢?每一颗心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渴望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满足,他们祈盼教师用智慧的睿语解开他们心灵的'密码。是教师的理智之爱,使儿童的现实生活充满意义;是儿童如水的清纯,给教师带来生命的满足。真正的教育始终是教师与学生合奏的乐章。尊重是一缕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儿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经常是表现平平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懂得了教育是一件雕刻心灵的工作。我们的对象是一群有着灵魂和理想的人,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次行动,每一次喜怒哀乐,都是在孩子心灵的白板上刻下了重重的一刀,都是在孩子心灵的扉页上写下了浓浓的一行,那一刀下去,那一笔下去,写下的是正义还是邪恶,是美德还是丑恶,是真理还是谬误,不在孩子的心灵是什么,全在于我们教师是什么!唯有美德才能雕刻美德,唯有正义才能书写正义,唯有真理才能传播真理,我们自己是什么,才可能塑造什么,换言之,我们希望我们塑造的对象成为什么,你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什么。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种完全空洞的塑造,单凭想像就能完成的雕塑那只能唯心主义的幻想,心手合一不仅仅对于雕刻家是这样,对于教育家更是这样。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不在于给孩子传授多少知识,而恰恰在于丰富自己的灵魂,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一块宝石,那样孩子天天看着这块宝石,捏着这块宝石,听着这块宝石,耳濡目染,他们也就具有了宝石的特质。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说教,而在于熏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心灵。孩子最终能不能够成为一件艺术珍品,全在于雕刻家的品质。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书教师心得体会10-26
教师的读书的心得体会06-22
教师的读书的心得体会11-08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01-09
教师寒假读书的心得体会05-16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的心得体会05-20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必备】05-30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10-19
教师读书交流及心得体会10-22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推荐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