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汇编六篇
一些事情能给到我们一些启迪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教师的20项修炼》这本书个人认为是值得一读的书,这本书所涉及的内容与我们每位教师息息相关,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有品位教师的一本书。文章中有太多的细节,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艺术,需要我们去追逐,去领会,去反思,去品悟。
本书涉及的20项修炼,其中对我感触颇深的三项分别是教师的服饰、教师的规划和教师的宽容,下面就这三项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教师的服饰——--服饰是信任的外衣
本书反复强调教师服饰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的重要,特别强调教师服饰的细节,衣服破损、纽扣的缺少、内衣外露、穿超短裙、无袖衫、低胸衣、薄紧身衣、戴大耳环、戒指等等,一些不符合教师身份的服饰。容易对我们这些青春萌动的高中生在不明事实的情况下造成误导,不修边幅,不符合教师的形象要求,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眼中会大大折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大大降低。在生活中发现有极少数教师就很不注重这一点,穿衣随随便便,很不注重个人形象,望这些教师自觉改正。
2、教师的规划——--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
书中说我们部分教师缺乏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规划每天沉溺于琐碎繁杂的事务之中,不进行自我成长的规划。这些对教师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我们要摆正心态,作好如下的打算:教师的规划可分为自我专业生涯设计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计划、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等不同的类型。我自己在这方面没有注意这点,没有给自己制定人生规划,从本学期起,我要制定一个规划,完成自己的宏伟目标。让自己的教学和生活充满阳光和色彩。
3、教师的宽容——一种教师美德
宽容的教师,往往是自信的教师,宽容的教师,往往是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宽容表明这位教师宽宏大量,胸襟大度,表明他能屈能伸,不斤斤计较;表明他有涵养、有耐心、不急功近利。表明他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教师的.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和有效手段,当然教师的宽容与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宽容不是纵容,宽松不是放松。纵容是对学生错误和缺点无原则的放纵,任其发展,不加约束。但严格要求学生也并不等于不容许学生犯错误。当然,宽容学生不等于不批评学生,而是理解在先,批评在后,是在尊重学生基础上的批评。一切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都是对学生自信心的伤害,都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所以我们老师要做宽容的老师。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只有把感动自己生命的体验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这样才能不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殊荣。我深爱我的工作,我愿终身在这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苦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它甚至能够影响人的一生。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品德,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铸造一个人的灵魂。透过读书,让我们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资本,透过读书,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情怀。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学习社会化的时代,只有读书,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人生品位,促进专业发展,超出“匠”的局限。
读书,能够促进教师的精神生长。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我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这种“更可悲”状况的最可行的办法唯有读书。
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读书,才能消除“职业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书籍中,那些大师充满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会使我们变得个性开阔、灵动、开放、乐观、旷达。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总是难以潇洒起来的,惟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享受读书的乐趣;当我们交往的时候享受读书带来的文雅和气度;当我们创造教学生活和生命的时候享受读书而获得的魅力。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书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灵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从某种好处上说,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历史,就是他的读书的历史。教师作为传承文化的使者,务必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而超越自我。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读书是课改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尖锐而有力的挑战。新课程不再像传统课程那样统一机械、墨守成规,很少变通,而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价值取向,决定了教学目标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个别化教学决定了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综合性的加大决定了教学资料的不确定;师生共同探讨新知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作为课程具有的自主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确定性;……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决定了教师务必是个娴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学设计者、决策者、支配者、智者、专业知识的发展者和创造者。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爱心,从我走进教育这一行中就在耳边回绕。名师呼秀珍在报告会上呼吁:“用爱浇灌孩子。” 我的同事李婷老师在暑期班主任培训会中谈到:“用心去爱孩子。”李镇西老师的书中也写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这个温暖的词语始终萦绕在耳边,在我的事业中成长,而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则更清晰地教导我,怎样用爱心去教育。
让爱与教育同行。
教师的工作基础就是爱心的传递。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是要善于表达这种爱,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与老师沟通。当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发自内心的爱,也会乐意与老师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与学习。
现在的孩子,已经和我们小的时候大不一样了。网络、电视等众多媒介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丰富的资讯平台,他们了解世界的方式已经非常广泛了。而且,伴随着互联网提供的更丰富的社交平台,孩子们可以完全脱离自身所处的环境,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似乎老师的作用已经有些跟不上形势了。其实,这么想是错误的。随着信息量地增大,对于有效信息的选取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而老师在此时就要发挥更多的主动作用,引导学生在皓月繁星找到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的就是教师爱心。
爱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因为有了爱,工作中才会充满了能量,让我们变得有耐心,够细心,也更具责任心。
坚持有爱、不忘初心。
其实,李镇西老师的书中的事例平平淡淡,在身边许多老师的身影中也都见过,但久久不能忘怀的'是李老师的坚持,对教育的坚持,对爱的坚持。是呀,这不是一天一时的热情,这是要把爱融入到一生的工作中,交汇于每个学生的交流中。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口号,就能坚持下来的。这毫不掩饰的对学生的爱,让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爱心与童心作为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使他把教育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告诉了我:教育事业不只是一种谋生的职业。
爱,是严厉的。
对于潜能生,爱,李老师的爱是严厉的。其实,真心的付出,对学生的赞美和严厉,尊重孩子的成功,一点点成绩的鼓励,都会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有了爱心,孩子们才努力争取,因为爱中有严,改错才更有教育意义。
书中的爱给了我启示,给了我方向。书中的爱是一种能量,一种动力,也是内心的一种引导。让爱与教育并肩走,会让更多孩子受益,不要把学生仅仅当成是自己的工作对象,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孩子,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找对方向。我要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呵护我的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让孩子们在幸福中成长与收获。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窗口。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进而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自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他们能更好地萃取中国文化精华、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打下基础。
那如何才能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设计和好的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台。花费大量时间钻研教材、多角度理解教材,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在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
二、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对我们应该有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三、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容易转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欢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思维,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朋友,在课堂中应尽量让读书的形式多样化。如初读课文时的听读,自读;理解课文内容时的轻声读,练读;巩固提高时的分角色读,配乐读等等。此外还要在读的过程中鼓励全体学生参加,是人人会读,愿读,读出意境,读出自己独特的领悟,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参与阅读学习的信心。对于不足之处要巧妙地处理。
四、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知识和想象力的.关系,知识借助想象力而发展,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先导,由此可见想象对知识的重要性。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通过想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描述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抓住主题,加深理解。其次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着名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与作者文章的思路连起来,着重把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通过阅读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真正读出了感情,真正体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五、注意评价的适当性
教师评价的作用是巨大的,一句挖苦讽刺,就会给学生心灵的伤疤撒上咸盐,一个热情的目光、鼓励的微笑又可以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星星之火,把学生从"黑暗"带到"光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当评价。如我刚接手的三年级时,有一学生每次读课文错字连篇,南腔北调,常常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他自己也是窘态百出。遇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他,下课后,我把他叫一边,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读错的字进行纠正,并鼓励了他一番,第二天一上课我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这一次他只读错了几个字,有几个学生发出了笑声,但大部分学生发出了"咦"的声音,为他的进步而赞叹。借着这个机会,我便"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让他在同学间树立起自信心,并鼓励他课余时间多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几个星期下来,他便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六、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向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透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能够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资料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期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忙,《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带给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向坚信多读一些好书,必须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必须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的读书的心得体会06-22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06-27
读书教师心得体会12-06
读书教师心得体会10-12
教师的读书的心得体会11-08
读书教师心得体会10-26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12-04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01-09
教师读书活动的心得体会09-01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优秀】10-04